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虎兕(上呼古反说文山兽之君也从虍足似人足故下从人下音似说文云兽也如野牛青色象形与禽离头同止 观从
犬作[獟-尧+(坐-工)]非)。

兔麈(上土固反说文兽名也象踞兔头与㲋头同故从㲋省后[必-心]象其 (第 0929b 页)
辈。自失正因。又遭邪毒。纵见
临济德山。亦不能解其迷执。岂不为大可怜悯者哉。
禅门之弊。一至于此。谛 观从
上古人。决不是这等。但
看百丈侍马祖。每在田中作活。如插锹子。野鸭子公
案。便是真实勘验工夫处。以此 (第 0510b 页)
顿成佳语。真还丹点化之工。非敢言必传。伹存一种
法门耳。承念国事艰难。无肯出死力者。此言固然。伹 观从
古舍身为国之人。非临时偶尔而发。盖此等人
品。有多因缘。非容易可拟也。一则当众生大难之时。
自有一类 (第 0591b 页)
大悲。摄化一切。非佛言不
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
依四安乐行。师实以之。历 观从
上诸祖。单提正令。未
必尽修万行。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
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师一人而巳。 (第 0657a 页)
(云云)。调眠者空观未破无明。无明
与空合。沈空保住。眠相则多。出假分别伏
无明。眠相则少。今中道 观从
容。若断无明
一切善法则无生处。尘劳之俦是如来种。不
断痴爱起诸明脱。若恣无明无上佛道何
由得成。经 (第 0047c 页)
观亦易。盖地水火风。一一具有如来藏
性。何况阿弥陀佛净愿庄严。一尘一音。莫非我佛现
身说法处。

观从
粗入细。俱属渐门。将观佛身。先以华座。渐近
渐亲。乃入本位。要之此经佛观为主。馀观为辅。于佛
观中。 …… (第 0449c 页)
。自尔时阿难至礼佛而退。名流通分。
经以观名。而下品中持名功德。与修观等。流通分中
重赞闻名功德。盖 观从
心起。名自佛生。以观摄心。全
心是佛。以名召佛。全佛是心。直下知归。不一不异。全
身拶入。无欠无馀。 (第 0452b 页)
 三涂道上建津梁

 开示教门惟速疾
 劝人方便散花香
 极乐 观从
心相见
 阎浮业垢自消亡
 行人努力劝观佛
 见佛当生七宝台
 一念疑心不生信
 三涂万劫被轮回
  (第 1262a 页)
也心眼即是观慧言意思者 观从
发故显證初科观
一见多者经初一句即指上文所见弥陀一佛也即
见十方下乃见多佛也一不定一一即是多多不定 (第 0410b 页)

道是何名不唧𠺕者。从前许多时甚么处去来。须知
巳失一橛了也。便见从前不了底。却成分外之见。我 观从
上古人。有从迷得悟者。所有流布。皆是从迷得
悟法门。有悟了知迷者。所以流布。皆是悟了知迷法
门。有无 (第 0447a 页)
直欲申经以微言奥义谓之繁琐且如
题中佛之一字有法报应佛生法佛胜劣佛今经
为属何佛又观之一字有从假入空 观从
空入假
观中道第一义观乃至占察真如唯识等观题中
观字为属何收。】

「论曰天台以五时八教判释一代群经 …… (第 0370a 页)
经观心则观自心所见佛今经正观西方从因
感果佛等(云云)

辅正曰此经自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云此经 观从
因感果佛不准佛言闭眼释义。】 (第 0373a 页)
观中皆用思议显不
思议。
○二从假下据教双释二初次第三观二初
列名指经。

【疏】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 观从
空入假观亦名平
等观二空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心心
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此名出璎珞经。

【钞】 (第 0283b 页)
三是为下结。】

「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钞】三地观二初分科。

【疏】第三地观文有四一渐想 观从
若得三昧下第
二实观佛告下明利益作是观下显观邪正。

【钞】二随释四。】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 (第 0306b 页)
故发见佛
愿生生常值。

【钞】二如人下喻显。

【疏】如人习巧从少至长所作遂妙。

【钞】习巧如修 观从
少至长喻观有微著所作遂妙
喻生彼土亲见真法然且分喻是心作佛行者应
以是佛与作佛义一念圆照方合今经由观 (第 0315a 页)
了义经则能成就二
利也。二者明通法界十重。从初通达乃至上
地皆善通达者。此十即十地观境十功德。若
观从
初地达一功德即达十皆善通达。若
就差别义。取法界即不达二地功德。分别中
有分别倒惑故通达为难也。三约 (第 0995c 页)
故。及如所见而安立故。谓巳得惯修果智。自然离
于二取。决不妄计定果色为心外之实我实法。今
此论中。但 观从
闻生得智。从思生得智之境。以为
所缘缘也。如斯则知散位意识所缘之境。全成非
有。以此意识。于现在五识 (第 0837c 页)
现观。即从所缘体义为名。谛是所
缘。智者是体。现观是义。第五从义。谓出真
观后边而得名边现观。究竟现 观从
位得名。
于究竟位而趣此观。故必究竟现观。次问答
广释有二十三门。初辨共相。思现观住异生
位者。初起 …… (第 0736a 页)
一一皆是远
方便道名作前行。无漏信戒边取四果时。若
在向中是得前行。若得果时是得助伴。泰云。
馀四现 观从
初是得一初果加行。是助彼无
相道得初果前行方便道也。又释。馀四是得
一切助伴。思现观最初起故。是得果 (第 0738a 页)
次。初复次意菩萨
初修行时先观老病等苦。其次推寻其集因。
即云从过去有取爱而生。此三复从何而生。
观从
过去受乃至识支而生。曾所串习故。
但至识支而还上也。第二复次。又为渐次已
下。先观后际苦谛。其次推寻 (第 0847c 页)
无倒修习分析
聚想。于外大种由观劫尽。修无常想。于
内大种所合成身。由观唯食渐渐不净。修
不净想。由 观从
爱所生长性及于后际。
老死法性。修无常想及与苦想。若于此
身一切愚夫不能如实了知体是无常苦
故。或执 (第 0841c 页)
照为并观耶。又二谛一体。亦不得并观。
汝难我云。一体不得并观。汝家一体。云何得
并观及出入观耶。出入 观从
此入。彼既无二。
云何得并耶。彼云。我有即不即义。常即常
不即。不即故有并及出入观也。难。俗不即真 (第 0110b 页)
汝缘色智。应非缘色智。无色相分。方如缘声
智。又缘声智应非缘声智。无声相分。如缘色智。

疏云虽无现 观从
无分别相乃至不得馀智名曰从
如。解云。此师意说。真虽现从根本智。缘真如时。还有
细相分。相分与彼真如 (第 0474b 页)